是誰把家課變成苦差?

孩子天生喜歡學習新事物,也愛解決問題。套用蒙特梭利的說法,孩子本身就是喜歡「工作」。家課是學習的一部份,適量的家課有助鞏固白天所學。然而,不知打從何時開始,做家課和溫習都變成了苦差,除了家課量太多,家長又有否想過,自己的說話也有所影響?

以下的情況,是否曾發生在你身上;那些說話,又是否曾不自覺地從你的口中溜出?

當孩子放學回家,滿心歡喜地跟你說他今天做了些甚麼、遇到些甚麼有趣事,你劈頭一句便問:
「今日有幾多樣功課?」
「你今日默書識唔識?」

當孩子不聽話時,你說:
「你再唔聽話,即刻同我入房溫書。」
「既然你唔願瞓覺,就繼續溫書。」
「如果你再唔溫書做功課,今日全日都冇得玩。」
「你玩咗好耐喇喎,依家好快啲去溫書做功課。」
「你哋兩個再爭,我就收起啲玩具,一齊入房溫書。」

當孩子提出買玩具、去遊樂場的請求,又或跟你講述動畫劇情時,你說:
「你仲爭我啲嘢(家課)未做喎。」
「你做晒功課未?」
「你想玩都得,同我溫完書先講。」
「你做完功課先再同我講呢啲啦。」

考試過後,你情不自禁比孩子更興奮地歡呼:
「終於考完試喇,可以去玩喇。」

先學習後玩樂,一點也沒錯,然而以上說話和語氣卻完全把「做家課、溫習」與「玩樂」形成對立面,把兩者陷入「有你無我」的萬劫不復境地。

建議家長定下時間表,讓孩子清楚甚麼時間該做些甚麼,包括運動、洗澡等,而非單單著眼於溫習、做家課以及玩樂。當孩子做家課時,家長毋須全程坐在旁邊,每做一題說教一次,這樣不但不能培養孩子自主學習,相反甚至令孩子反感。家長可嘗試營造接受挑戰和完成任務的氣氛,讓孩子從拆解題目到完成作業中找到樂趣和滿足感。此外,家長亦可對其中一些題目提出反問,讓孩子思考,提起興趣。

香港小孩子的家課壓力已經夠多了,家長在與孩子討論家課和溫習時,姑且試試用上正面的措辭和語氣,而非把它們說成苦差。

文:P 牌父母 | P Parents 編輯部
圖:網上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