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訪】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  談未來教育(上)

教育,是為孩子的未來作好準備,然而現時學校裏所教授的知識,是否足夠讓他們面對未來的挑戰?今天,我們的生活已離不開數碼科技;孩子長大後,更有可能與機械人共事。那麼,我們的教育要如何改變,才可讓孩子有能力應對未來?我們請來了 Esperanza 薯片叔叔共創社(下稱共創社)共同創辦人陳嘉怡,一起談未來教育。


〉Esperanza 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

教育的未來式

近年常聽說人工智能將會奪走人類的工作,但同時也會創造新的工種。陳嘉怡引述麥肯錫全球研究院(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)的一份研究報告指:「至 2030 年,需要體力勞動的工種將會大幅減少,但隨之應運而生的,是一些需要較高科技知識,以及社交和情緒管理技巧的工種。」所以她認為將來不怕沒有工作,但我們需要擁有這些知識和技能。

她形容現時世界正面對另一場工業革命,從事教育的,需要思考如何令下一代擁有這些新技能。其中一個難題是,在以往的年代,教師本身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和培訓。她亦留意到在香港長大的學生,普遍缺乏自信心:「在進行招聘面試時,從申請者入場的氣場,便可分辨本地還是海外學生 —— 沒眼神接觸、沒信心的,很大機會是本地學生。」她認為這並非出自學生的問題,而是教育制度不鼓勵發問,致使學生不敢開口。她笑言香港教育太貪心,教學內容太多,沒有空間讓學生在下課後進行體育或藝術等其他活動。


〉曾俊華於去年「全球教育企業峰會」上引述著名教育家 John Dewey 的名言:「如果我們今天像昨天一樣授課,我們將會剝奪孩子的明天。」

未來所需的技能

21 世紀,科技急速改變著世界,陳嘉怡強調,培育下一代的軟技能更為重要。這些 soft skills(或稱 C-skills)包括創意(creativity)、批判思考(critical thinking)、協作能力(collaboration)、溝通能力(communication)、自信(confidence)和同理心(empathy)等。她認為傳統教學只著重書本的知識,但其實價值觀的培養也同樣重要。

人與機械人的分別越來越小,後者較難學到軟技能。當將來大家無可避免要與機械人合作,我們要駕馭他們,便得證明自己的價值,而這正正是軟技能。

在上述的 C-skills 當中,其實還有一樣是香港學生所缺欠的,那就是好奇心(curiosity)。共創社在成立初時曾進行一項調查,發現香港第二最缺乏的軟技能是好奇心。「有好奇心的人,會喜歡學習不同的知識,喜歡認識不同的人。」

『九唔搭八』其實很重要,能將不同事物連貫,融會貫通,是創意的基本能力。可惜在香港,『九唔搭八』會被責備 —— 在課室裏扯開話題,本可以展開精彩的討論和探索,但現實並不容許。


〉「重塑教育」集合各界有志之士,以創新思維探索各種可能性,解決教育的挑戰。

終身學習比學歷更重要

除了技能,學歷又如何?現時 Google、Apple 等大企業不再要求應徵者擁有大學學歷,這在亞洲會否也成為趨勢?陳嘉怡認為,趨勢不會改變,只是時間上的問題,她相信亞洲也會隨著這個大趨勢改變。

曾俊華先生常說,書要一直讀,並不是大學畢業後就不用再進修。以終身學習的概念來看,20 歲不一定要讀大學,可能是先工作,然後才再進修不同範疇的知識。現在生命周期完全地改變了,人類能活上 90 歲,所以 60 歲仍然很年輕,退休金不會夠用,所以大家也要繼續學習,繼續工作;只是學習不再限於學校,因為網上已有很多免費平台,大家都能無師自通。

「畢業證書,已不再是將來事業或成功的保證。」學習如何學習(Learning to learn)比起學習甚麼更為重要。」

曾俊華曾經在 2017 年的一個分享會說過:「知識變得太快,STEM 這個名詞已經過時,學習編程對小朋友來說是多了一種溝通途徑,亦是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,而不是單純一種技術。這對家長來說其實同樣重要,我們的壽命越來越長,很多人能活到 90 歲甚至 100 歲,但有甚麼知識可以維持 100 年呢?所以我們都要不斷學習。」

下一篇:
【專訪】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  談未來教育(下)

文:P 牌父母 | P Parents 編輯部
圖:由薯片叔叔共創社提供

Share on facebook
Faceboo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