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轉教學  新常態下大翻轉?(上)

一場疫症,為教育界捲來新常態。2020 年初,教育局宣布全港學校停課,當時誰也沒想過,一停便停了四個月。翻天覆地的轉變突如其來,全港老師要在極短時間內學習如何使用網上平台繼續教學。停課不停學,不只是學生,還有老師。

改變從來不容易,填鴨式教育說了很多年,但如何改變?2012 年,於香港真光中學任教資訊科技和數學科的夏志雄老師,從《時代》雜誌上讀到一篇有關翻轉教學的報道,驚嘆有如此創新的教學法,遂決心將之引入其任教的學校試行,想不到一試 9 年,在全港多間中小學掀起了一場由下而上的改變。對於這個教學法,有人推舉其成效,當然亦有反對聲音。到底在新常態下,透過科技翻轉課堂的教學法,能否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、愛上學習,讓他們為未來作好準備?

科技只是手段

談翻轉教學,不得不提兩位始創人 —— 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老師 Jonathan Bergmann 和 Aaron Sams。2007 年,他們原意只是為使一些因出席課外活動而缺課的學生能跟上進度,於是開始拍攝課堂影片讓他們重溫。後來他們反思,要是學生觀看影片能學習基本知識,那麼課堂時間和老師的價值是甚麼?這個問題,令他們想到要好好善用課堂:「以更有策略的方法,運用在團體活動及個別關注上。」(註 1)隨後越來越多老師加入,他們便創立了翻轉學習網絡(Flipped Learning Network)。

另一重要人物,當然是 Khan Academy 創辦人 Salman Khan。本認為 YouTube 只是「貓咪彈鋼琴」影片園地(註 2)的他,最初僅僅為了教導表弟妹數學和科學而嘗試錄製影片放上 YouTube,後來竟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觀看,甚至得到 Google 和 Bill Gates 的資助,使他能把個人義務工作擴展成一個有系統的非牟利教育組織。


〉香港翻轉教學協會會長夏志雄老師有三十多年教學經驗,在港積極推行翻轉教學。

讓課堂充滿維他命 C

開山始祖們最初都是從製作影片開始,那麼翻轉教學就只是把課堂內容拍成影片嗎?在 2016 年創立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的夏志雄老師說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:數學科其中一課教授球體表面面積,以往只需用 5 分鐘便能教完 A = 4πr2 這條公式,然後著學生牢記公式做練習⋯⋯ 但為甚麼公式是這樣的呢?學生根本不明白,因為要證明公式需要用到高階的微積分。一天,夏老師買了 18 個橙帶回課室,然後讓學生分組「剝橙皮」,而撕下的橙皮不能掉,而是平鋪於預先在紙上畫好的四個直徑與橙一樣的圓形。各組充滿好奇心的學生在瀰漫著橙香味的課室裏,一同印證著橙皮正正可以鋪滿四個圓形。深刻的一課,學生又怎會忘記球體表面面積就是 A = 4πr2 呢?

以學生為中心

「翻轉教學,其實就是把課堂重新設計。」

實行翻轉多年的夏老師道出了重點:「這是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;影片、網上平台等科技,只是一個手段。」傳統課堂連基本的課程也教不完,為甚麼翻轉課堂能有空間進行活動呢?這全因夏老師把最基本的教學內容都錄到影片裏,填補了傳統課堂的不足。他解釋:「傳統課堂僅夠時間講解基本知識,不足以教完,亦不能教得深入,然後要學生把較深的家課帶回家自己做,遇上不懂的題目沒人教導,日積月累,到考試時便太遲。相反,預習影片內容較淺,學生在家觀看一定明白。」同時,夏老師會透過網上平台設定問題讓學生回答,是對是錯即時知道。至於騰出了的課堂時間,便可以用來進行活動,或讓學生做較深的家課,遇有疑問可即時問老師,此外老師亦有時間關顧個別未能跟上進度的學生。

「學生在家看影片自學,上堂做家課、進行活動,次序倒轉,本來很簡單,卻更適合廿一世紀。」

傳統課堂上,「老師講,學生聽」,到底有多少聽得進去?夏老師說,上堂最重要的第一步是令學生投入(Engage),讓他們運用多種官能感覺(Sense),例如動手做、小組討論、演說、玩 Kahoot 問答比賽、拍片改正解題,甚至試過其中一堂要學生量度校舍高度,不再紙上談兵,他們便一定能記著,也能理解和掌握所學(Empower)。


〉翻轉教學,關鍵是活化了課堂。

學生預習是關鍵

要成功翻轉,學生預習是關鍵,那如何確保學生都乖乖預習呢?夏老師分享他的經驗:

首先,堂上活動與預習相關,結合現實生活應用;

第二,堂上不再重複預習內容;

第三,讓學生預習時透過網上平台答問題,或上堂檢查學生在預習時所寫的筆記;

第四,騰出堂上時間讓學生完成功課,不用把課業帶回家。

久而久之,學生知道上課與預習內容有關,同時又不會多佔課後時間(因為原本用來做家課的時間變成了預習),更重要是課堂因此變得有趣和有意思,所以大部份學生都會乖乖預習。

強弱學生各有得益

至於餘下的小部份學生呢?夏老師說,不論傳統還是翻轉教學,每年總有約兩成不主動的學生,而翻轉後,他就有更多時間去了解個別學生的問題。此外,把課堂內容錄進影片,進度較慢的學生便能夠多看幾遍,直至看到明白為止;而其他學生亦可以隨時隨地翻看,例如考試前重溫。所以,夏老師如是說:「這個教學法其實無得輸。」

說理念,翻轉教學很理想,但在香港普遍著重學業成績的環境下,大家最關注的,仍然是分數。夏老師以自己任教的其中一班中三學生為例,成績有見進步:「雖然不是嚴謹的調查數據,但翻轉了的一班學生,成績都有所進步 —— A 變 A+,C 變 B,D 變 C;可看到預習率越高,進步越多。」

思維比技術重要

夏老師本是學校的資訊科技主任,要拍片和使用網上教學平台固然駕輕就熟,但對於其他老師卻可能有點難度。對此,他認為肯跳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嘗試更為重要,因為經歷了數個月的網課,加上這多年來軟硬件配套已先進很多,同時網上亦已累積了大量影片教材(包括英文和廣東話)—— 單單是夏老師本人,便已製作了三千多條影片 —— 所以現時實行翻轉教學的門檻已降低了很多。

翻轉教學早在台灣已發展了多年,香港翻轉教學協會成員在疫情前也曾赴台交流,例如參觀「學思達」教學法始創人張輝誠老師的課。在香港恢復面授課堂時,台灣疫情卻轉趨嚴峻。累積了數個月停課不停學經驗的香港,此時反過來成了台灣教育界的借鏡,故協會現時仍繼續與台灣進行線上交流。

回想過去 9 年,夏老師說開首兩三年最辛苦:「要以『年』做單位,三大主要阻礙分別是拍片令工作量大增,第二是重新設計課堂,第三是要跟進不預習的學生。」經過不斷累積經驗和調節,現在他很清楚如何執行會使效果最好。他坦言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,但都能夠一一解決,看到課堂成效,亦為他帶來很大的滿足感。現在,他已計劃好將來退休後重新製作影片放上共享平台,以此作為公益事業。

為廿一世紀作好準備

疫情來襲,形勢無法扭轉,但夏老師寄語:「危中有機,禍中有福。現在有新工具、新方法,就想想將來如何更好地利用,例如採用面授加網課混合式教學。」

「翻轉教學有齊其他教學法的好處,能培養廿一世紀能力,包括自主學習,是最好的教學法。」

凡事總有正反兩方意見,有說在香港著重考試成績及功課量多的教育環境下,翻轉教育難以發揮好處。下一集,我們與循道中學李兆基老師一起探討。


〉2016 年,香港翻轉教學協會在香港大學百周年校舍舉行第一次聚會,共有 70 多位老師出席。


〉賽馬會「翻轉教學」先導計劃是由夏老師帶頭聯繫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、中大和浸大促成,其協會以顧問身份,為計劃提供意見,目的是為老師提供支援。


〉協會於 2018 年出版《翻轉 Teach & Learn —— 8 位老師帶你走進不一樣的教室》。


〉協會結集網課經驗出版《擁抱教育新常態:線上教學和未來趨勢》,邀得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撰寫序言。

翻轉教學 新常態下大翻轉?(下)

參考資料:

註 1: 強納森・柏格曼 與 艾倫・山姆(2015)。《翻轉學習》。台灣: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

註 2:賓靜蓀(2017)。《專訪「世界最大的學校」可汗學院創辦人:創造不用怕丟臉的學習環境》(https://www.thenewslens.com/article/66529

圖、文、影片:P 牌父母 | P Parents 編輯部
(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)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to Facebook